经过反复论证,广东省发改委于2005年9月核准批复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核准文号:粤发改能[2005]685号)
此外,萨科齐还在巴黎国际车展期间承诺,如果国民购买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每公里60克以下的超级环保车,政府将给予5000欧元的高额补贴,这项政策会一直持续到2012年,并将扩展到更多车型。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带动下,汽车生产商们也闻风而动,雷诺-日产联盟预计在2010年到2011年间将第一批电动车投入市场,从2012年开始批量生产。
法国总统萨科齐近期也表示,法国将把开发核能与发展可再生能源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菲永还说,法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发展核能,虽然其间有所放缓,但随着石油价格上涨,法国对核能的重视程度正在加强,国家将承担起发展核能的责任,其中开发海外市场尤为重要。将核能发展到底 当然,说到法国的绿色经济,就不能不提到核能。2009年5月,法国总理菲永在法国东南部德龙省出席能源巨头阿海珐集团浓缩铀新厂的揭幕仪式时说,核能一直都是法国能源的支柱,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它更成为国家发展的一个历史性机遇就在几年前,以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开发为代表的绿色经济还被视为环保主义者的时尚词汇,似乎距现实较远。
在利用太阳能方面,法国希望能通过一场技术革命,跻身于世界领先国家的行列。有法国分析人士指出,可以预见,绿色产业的发展将改变全球能源经济结构乃至人类的生存面貌,法国政府正准备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将绿色经济进行到底。全国电力建设投资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电源投资结构继续优化,火电投资比例大幅下降,核电、风电投资比例较大幅度增加。
城乡居民生活45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87%。核电进一步加快了立项核准和建设速度,全年共核准浙江三门2台125万千瓦、山东海阳2台125万千瓦、广东台山2台175万千瓦核电机组,其总建设规模850万千瓦,并于年内先后开工建设,截至2009年底全国核电建设施工规模已达21台2305万千瓦。电力企业经历了用电需求低迷,电煤供需衔接不稳定,部分企业继续亏损等困境,同时电力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与各种挑战,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加大跨区送电电网和区域、省级骨干网架的建设力度,加大对城乡配电网的建设投资力度,较好地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为2010年以及十二五期间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风电并网总容量1613万千瓦,同比增长92.26%。
青海拉西瓦水电站3台单机70万千瓦机组(210万千瓦)、云南小湾水电站3台单机70万千瓦(210万千瓦)、四川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2台机组(110万千瓦)、贵州构皮滩水电站3台(180万千瓦)和贵州乌江思林水电站3台机组(78.75万千瓦)等一批大中型水电机组的相继投产及河北、山西、河南、湖南、广东省合计355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的建成,使得全国水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较高规模。2009年,全国跨区、跨省的特高压、超高压电网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第二产业269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5%。2009年对电力行业来说是困难和机遇并存的一年。全年全口径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回落幅度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火电已经接近上年同期水平。2009年,全国重点电源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显示出了电源加大结构调整的成效力度。
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呈现了继续加快结构调整的态势,核电、风电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同比分别增长74.91%和43.90%,火电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11.11%。火电建设继续向着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方向发展。1月6日,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7.36亿元)正式投运,这是我国首个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投入商业化运行。火电65205万千瓦,占总容量74.60%,同比增长8.16%。
核电7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全年新投产秸秆发电22.6万千瓦,垃圾发电12.5万千瓦,余温余压等循环利用发电10.9万千瓦。
2009年,全国发、用电量从年初严重下滑、年中企稳回升到年末大幅攀升,全年增速大于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为5.96%。全国全年轻、重工业用电量分别为46117亿千瓦时和22048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01%和4.97%,轻、重工业增幅比上年分别下降1.32和上升0.70个百分点。
全国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已达21台,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世界首个±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单极投产。风力发电继续翻倍增长,全年基建新增风电设备并网容量897万千瓦在发达国家,比如欧美,天然气占整个能源供应的比例为20~40%,而在中国天然气只占4%,还有很大的空间来提高天然气在能源组合中所占的比例。比如地质矿藏工程师 ,多年以前,西方就停止了对这一领域的培养教育,现在唯一能得到这些专业人才的地方可能就只有中国了。我们出于全球作业的考虑,需要这些公司的服务,所以整个西方石油行业对于中国的这些服务承包公司是非常感兴趣,十分需要的,其中包括建筑、造船等技术方面的服务。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能源生产国,第一大煤炭生产国和第四大油品生产国。
目前,中国在核心技术发展方面已经拥有了重要进展,一些已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准。中国新闻周刊:面对一个实力大幅提升的中国和一个快速发展的庞大市场,这对进入中国的西方公司而言,在战略上会发生什么新的转变?戴杰: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过去的30年里,一直沿着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放的路线前进,对于需要长期投资并考虑前瞻性的油气行业来说,一个国家的政策持续性、稳定性和延续性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双方可以合作来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技术,不是单方面的技术引进,而是综合利用西方石油公司的发达技术和中国自己开发的技术,这是一个双向过程。我们的中国战略已经不是单纯的一个百分比或者一个数字,而是多维度的。
道达尔相信中国,我们来中国,不只是为了石油,戴杰这样强调。道达尔在中国的发展是长期的、持续的、坚定不移的。
中国对于道达尔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油气资源和市场,道达尔的中国战略有另外一些角度,这可能是原先人们没有关注到的。中国在能源方面差不多是自给自足,只有10%的能源源于进口,虽然原油的进口比重过半,但别忘了中国能源消费的70%来于煤炭,而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毕竟,中国是一个蕴含着多重机会的国度,他对于世界的意义也大为不同。现在的瓶颈在于,消费旺盛的中国南方不是一个生产能源的地区,需要从其他省份甚至国外进口能源。
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能源供应相对比较平衡,当然,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也面临着跟其他国家相似的问题。在很多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与中国合作实现互补。
中国新闻周刊:人才引进、技术合作和服务承包,这些合作显然不是着眼于油气资源,未来在世界能源舞台上,道达尔与中国公司的合作能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戴杰:中国一直在开放自己的能源市场,这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更多的技术和更多的资金,引入竞争是符合中国自身利益的,因为竞争对消费者有利,对整个市场也有益。不要以为中国可以找到一种用石油天然气或者可再生能源来替代煤的方案,我认为解决方案要综合使用所有的能源,其中包括对煤炭资源更多、更清洁的使用。
而天然气输送确实面临运送管线上的一些局限,这也是现在为什么各地都在着急地建管线和天然气终端。这些实力雄厚的能源公司都有走出去的目标,道达尔能够参与并帮助中国公司实现这一目标。
面对能源挑战,需要将各种形式的能源——新能源和传统能源,本土富有的能源和需要进口的稀缺能源,合理地组合在一起。戴杰(Jacques de Boisséson),一个有着法国悠久家族姓氏的欧洲人,2005年,他来到中国,就任道达尔集团驻华总代表及道达尔(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可能和许多中国人担心的政策性的干涉正好相反,据我所知,法国政府是乐于看到中国投资者在法国公司里持股的,因为法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让中法两国的经济合作更加密切对于中法两国而言都大有好处。所以,我认为中国一方面应该增加所有类型能源的产量,同时也需要增加能源进口,还应该适当控制能源需求。
进入中国30年来,道达尔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和信任,我们希望有进一步的发挥空间,或者是把国外生产的产品带进中国市场,或者在中国国内生产产品。中国有大量的研发实力和活动,很多方面的活动实际上和我们在法国以及其他地区开展的研发有很好的匹配。
中国新闻周刊:环境与能源消费需寻求一种平衡,在中国这样一个以煤消费为主的国家,如何通过新技术来减少环境上的负面作用?戴杰:作为一个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企业,道达尔可能是唯一拥有煤炭业务的大型石油公司,同时我们开始生产核电,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方面建立生产能力。此前,戴杰已经是一个地道的世界公民了,1982年进入道达尔后,在哥伦比亚,在卡塔尔,哪里有石油资源,哪里就有道达尔的投资项目和戴杰忙碌的身影。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认为,中国的能源需求会对全球市场形成压力,同时,国内也有人在担心能源对外依存的安全问题,你怎么看待中国能源需求的意义?戴杰: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也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在特定的领域、特定行业,不仅仅是道达尔,西方所有石油公司,这些人才都稀缺。